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行业>移动医疗直面四重困境 政策制约居首

移动医疗直面四重困境 政策制约居首

2014-08-20 责任编辑:未填 浏览数:709 DESTOON B2B网站管理系统

    医疗健康领域正在发生一场跨界革命,而移动医疗是这场革命的核心推动力。

    艾媒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可穿戴便携移动医疗设备的市场规模为4.2亿元,预计到2017年,这一数字将逼近50亿元,增长近10倍。

    移动医疗产业要求参与者具备医疗资源、IT技术和互联网思维等三轮驱动,既会玩转移动互联网,又得对医疗行业本身有足够的经验。虽然“门槛”较高,但仍吸引了不少公司前来“抢滩”。这其中的原因,自然是移动医疗带来的无限商机。

    不过,由于并没有成熟的经验和成功的商业模式可供参考,且医疗领域存在产品认证、技术积累等固有门槛,加之监管政策尚存变数,移动医疗的发展之路必定不平坦。《每日经济新闻》在总结移动医疗行业现状的基础上,找到了阻滞行业发展的障碍;通过深入采访行业先行者九安医疗董事长刘毅,从他的角度对移动医疗的前景和发展路径进行了梳理。同时,本组稿件还对互联网企业在移动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目前移动医疗产业链的格局进行了详细介绍。

    “移动医疗这个词是中国人的一个曲解翻译。”春雨医生CEO张锐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mHealth(MobileHealth,即移动健康)的概念源自国外,这种模式以数据为基础,面向的群体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病人或患者,而是用户。除了医疗维度的指标检测与分析,还包括对营养、减肥和睡眠等健康维度的管理。因此,有别于传统医疗治病救人的根本,mHealth的主要作用是服务用户、帮助用户防病。

    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国内的移动医疗产业尚未成型,产品和服务存在较严重的同质化现象,相关厂商仍在探索差异化竞争,未来将出现制定产业“游戏规则”的领导者。

    尽管业内普遍认为移动医疗产业的市场前景广阔,但也存在政策层面不确定、盈利方式不明朗、医疗资源不充足、数据采集不丰富等困境。尤其是政策层面,有可能成为制约移动医疗行业的较大障碍。

    跨领域竞争激烈/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外已有一些移动医疗厂商探索出了相对成熟的商业模式,按收费对象划分,主要有面向用户(消费者)、医生、医院、药企以及保险公司等收费。

    例如,全球范围内的第一家移动医疗上市公司Epocrates,主要为医生提供临床信息参考,并通过提供精准的广告和问卷调查服务向药企收费。据悉,2013年1月,Epocrates已被美国健康护理技术提供商AthenahealthInc,以约2.9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

    清科研究中心认为,以美国移动医疗产业的发展进程而言,患者(用户)的需求指向对医疗和健康两个维度的管理,其中,医疗维度多针对慢性病管理;医生的需求则强调提高医院内外部的沟通效率。眼下,基于双方需求,该产业机遇与挑战共存。实体医疗资源长期匮乏,医疗支付面临压力和医改,互联网内生的渗透力量以及电子、医疗技术的发展都可视作有利因素。即便如此,医疗行业本身较为复杂,用户对传统的线下就诊模式的依赖等,也给推进移动医疗带来一些阻碍。

    艾媒咨询预计,到2017年底,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达到125.3亿元。

    “做早了成为先烈;做晚了,起个大早赶个晚集。”九安医疗董事长、iHealth创始人刘毅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移动医疗产业的各路厂商正从多个方向进行摸索,其中,既有医疗器械领域的上市公司做出试探,也有科技公司巨头和育有移动互联网基因的创业型公司争相抢占先机。

    易观智库分析师郭阳表示,目前中国移动医疗产业的市场规模正逐年增长,从宏观环境来看,国内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渐凸显,医疗资源的供需缺口明显扩大,各大厂商目前都在拼资源和技术。他指出,国内移动医疗厂商的经营时间都不长,行业尚处于探索阶段,目前移动医疗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同质化现象严重,这也使得各厂商都在探索差异化发展。因此,在产品不断研发、优化的过程中,业内的跨领域竞争已较激烈。

    郭阳评价称,市场格局过于平均并不利于整合相关标准,但是这样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推动产品创新。根据市场成长周期的规律,后期移动医疗行业会出现若干领先者,而这些领先者将成为未来智能健康市场规则的制定者。

    数据分析服务商前景广阔/

    目前,移动医疗产业不论是从硬件、软件还是服务层面看,都相对倾向于慢性病而非急性病。

    对于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糖护科技创始人兼CEO李承志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称,急性病多在紧急情况下发病,通常需要使用更多的化验手段,一般来讲,慢性病的病人对自身情况会有所了解,更符合移动医疗解决“轻问诊”需求的特征。

    春雨医生副总裁毕磊表示,移动医疗并不能解决全部的线下医疗问题。以春雨医生为例,该App目前接入了18个科室,这一数量较医院划分科室的数量要少很多,原因在于,要考虑到各科室接入网络使用场景后,哪些能通过远程诊疗对用户进行行为干预,比如放射科这样的科室接入平台的意义就不大。

    此外,毕磊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强调,线下医疗以医院和医师的等级来衡量质量不适用于线上应用场景,因为在医生与患者(用户)之间,移动医疗重视的是医生的服务质量。

    在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徐志鹏看来,移动医疗的最大价值将体现在大数据和健康管理,相关数据分析服务商的前景广阔。但现阶段,由于不同品牌的智能硬件设备所采集的数据不统一、样本量不足,尚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大数据分析,这会对产品的口碑推广和发展带来影响。

    对于眼下移动医疗产业的盈利模式,徐志鹏表示大致分为几种:硬件层面,通过销售智能产品赚取收入;应用程序层面,既可向用户收费,也可对接资源并提供广告,向第三方企业、机构收费。长远而言,向保险公司、医疗机构等收费与合作,将是相对成熟的方式。

    毕磊补充称,目前移动医疗产业出现的各种收费模式可视作商业化的试探行为,成熟的商业模式其实仍在摸索当中,至于智能硬件采集来的数据究竟能发挥多大价值,还要看后期业内的利用和发展。

    电信运营商坐收渔利/

    艾媒咨询《2012-2013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年度报告》显示,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移动医疗产业供应商主要有五类:电信运营商、医疗器械商、医院、系统集成商和互联网公司。该报告预测,未来5年内,电信运营商将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者和受益者”。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移动医疗厂商已有和传统的通信运营商及虚拟运营商合作的案例,除此之外,与政府、基因公司、医院、医疗机构和保险公司等多维度的合作也已存在。

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在本页显示剩余内容

打赏
分享到:
0相关评论
阅读上文 >> 受限煤令冲击 中煤能源华北区销量降六成
阅读下文 >> 拍拍接入微信支付 腾讯“社交通电商”仍在探路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视频
  • 图片
  • 供应
  • 求购
  • 商城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dt11.mb69.cn/news/show.php?itemid=282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DESTOON B2B网站管理系统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c)2008-2018 DESTOON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 ICP备案号: